血清学检测:本病毒与CMV-Y株系抗血清阳性反应。与大豆矮缩病毒、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无血清关系(Ashby and Johnstone,1985)。电镜观察:观察超薄切片,类似病毒的球状粒子,聚集成块,存在维管束中。
电镜观察:病叶汁液中含有少量的病毒粒子。在被感染植物的韧皮部的细胞液泡中有病毒粒子,被侵染细胞中无内含体。病毒侵染后导致韧皮部坏死,在叶片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发生淀粉凝聚现象。在电镜观察制片前不用进行样品固定。
血清学检测:免疫原性中等。琼脂扩散试验或玻片沉淀试验证明,抗血清效价高达1/2048(Wetter et al.,1969)。感病植株和飞虱中的病毒难以从抗原性上加以区别。
血清学检测:病毒强免疫原性。制备的抗血清效价1/4096(微量沉淀法)。由于寄主含病毒浓度低,病汁液不能作为双扩散的抗原,仅能以部分提纯液为反应抗原。本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抗原部分相同,与大豆矮缩病毒﹑胡萝卜红叶病毒远缘。
检疫危险性评价:本病的病原体大豆花叶病毒,可通过大豆***进行远距离传播,可侵染大豆、豌豆、蚕豆等多种豆类作物,并可经Aphis,Achrthosiphon,Aulacorthum,Dachynotus,Lipaphis,Macrosiphon,Megoura,Rhopalosiphum,Myzus等9属18种蚜虫等迅速蔓延容易形成流行,对农业生产可构成严重经济损失。
植物检疫主要防治的是:植物病原真菌、植物病毒、害虫、其他病害。植物病原真菌:如***菌、炭疽菌、根腐菌等,这些真菌会感染植物的叶片、根部、果实等部位,导致植物凋亡。植物病毒:如花叶病毒、烟草花叶病毒等,这些病毒会感染植物的叶片、茎、果实等部位,导致植物生长不良、死亡等。
食叶害虫:如黄杨绢野螟、大叶黄杨斑蛾、国槐尺蠖、大叶黄杨金星尺蠖。 刺吸害虫:如日本龟蜡蚧、红蜡蚧、梧桐木虱、月季白轮盾蚧等。(二)普遍成灾害虫: 刺蛾类:对纸质阔叶树造成严重危害。 蚜虫、粉虱:可危害多种绿化植物。
落叶松枯梢病(Guignardia laricina (Sawada) Yamamoto et K. lto):危害落叶松属(Larix)植物幼苗、幼树及30年生大树的一种枝梢病害,尤对6-15年生幼树危害最为严重。国内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省、吉林省、黑龙江省、山东省、陕西省、甘肃省、青海省、宁夏***自治区。
国内农业植物检疫的范围广泛,涵盖了多种植物及其产品。具体来说,检疫对象包括《第一名单》上的32种植物病害,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、小麦矮腥黑穗病等。《第二名单》中列出了北京市特有的植物检疫对象,例如小麦普通腥黑穗病、水稻白叶枯病等。
1、血清学检测:病毒的矮缩和黄化株系间,血清学无差异;日本两株系的抗血清,与甜菜西方黄化病毒、甜菜轻型黄化病毒、Turnip yellow virus和大麦黄矮病毒-RPV均阳性反应。电镜观察:病叶汁液中含有少量的病毒粒子。在被感染植物的韧皮部的细胞液泡中有病毒粒子,被侵染细胞中无内含体。
2、大豆:矮化,斑驳,叶畸形。枯斑寄主:无。血清学检测:本病毒与CMV-Y株系抗血清阳性反应。与大豆矮缩病毒、甜菜西方黄化病毒无血清关系(Ashby and Johnstone,1985)。电镜观察:观察超薄切片,类似病毒的球状粒子,聚集成块,存在维管束中。
3、血清学检测:与甘蔗花叶病毒、高粱花叶病毒有血清学关系。电镜观察:细胞内状态:病毒粒子存在叶肉的细胞质内,感病细胞内有风轮状、束状、涡卷形或管状的内含体,其中不含病毒粒子(Nimmanpatcharin,1985)。PenMV有风轮状内含体。
4、电镜观察:在病叶的薄切片中,仅于内含体里见到病毒;病细胞内有卵形或椭圆形内含体,它们由不定型的、液泡化的和电子密度大的基质组成(Iwaki et al.,1984)。检疫危险性评价:本病的病原大豆褪绿斑驳病毒,无传毒介体,对大豆危害较轻。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5分,为低危有害生物。
5、在检验大豆疫病菌时,首先进行常规洗涤步骤。疫病菌的卵孢子可能潜藏在豆粒表面,数量众多,肉眼可见白色霉层。尤其在东北地区,大豆霜霉病的威胁不容忽视,鉴别疫霉菌与霜霉菌卵孢子至关重要。疫霉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存在于种皮内部,检验时需关注是否带有疫霉菌卵孢子。
6、②稀释终点:10-6~10-7(病株汁液)。③体外存活期:10d(4℃)或5~10d(25℃下)。血清学检测:RGDV与水稻矮缩病毒(RDV)及伤瘤病毒(WTV)没有血清学关系(Omura and Inouye,1985)。检疫危险性评价:本病的病原体水稻瘤矮病毒,可通过叶蝉持久性传播,对水稻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。
大豆疫病,由病原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&Gerdemann引发,是一种对大豆极具破坏力的病害。在中国,它被列为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,同时也是国家农业植物检疫性的重要名单成员。这种病菌主要在大豆生产大国如美国、巴西和阿根廷等地广泛存在,对大豆产量构成严重威胁。
大豆疫病菌主要分布于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等大规模种植大豆的国家,是大豆生产上的一种毁灭***害。该病菌主要通过土壤、病残体及***表皮内的卵孢子进行传播,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,发生很严重的地块,导致颗粒无收。
大豆疫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,菌落形态均匀,气生菌丝致密,幼龄菌丝体无隔多核,分枝大多呈直角,在分枝基部稍有缢缩,菌体老化时产生隔膜,并形成结节状或不规则的菌丝体膨大,膨大呈球形,椭圆形,大小不等。
大豆疫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。Klein(1959)报道,在收获过程中发现混杂在***样品中的土壤(粒)带有活的疫霉菌病土是病原菌在田间传播的重要途径,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是田间传播的重要形式。
大豆疫病是我国公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***、虫、杂草名录》中规定的一类危险***害,并且是中俄(中方提出)、中南植检植保双边协定规定的检疫***害。在我国公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》中规定引进来自疫区的大豆***,须经特许审批,经入境口岸严格检查。
首先需进行常规的洗涤检验。大豆霜霉病的卵孢子也可以产生在豆粒的表皮,卵孢子在***上的数量往往很多,且肉眼也能见到一层白色霉层在豆粒表皮上。大豆霜霉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常有发生,检验时必须严格区分疫霉菌和霜霉菌两种卵孢子。
本病的病原菜豆荚斑驳病毒,可通过豇豆、大豆***进行远距离传播,并可经甲虫扩大蔓延,对豆类生产可构成严重经济损失。国内尚无发生,但入侵几率大。国内有寄主和介体,适存条件好,易扎根定殖。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,危险度值9分,定为高危进口检疫性有害生物。
豇豆花叶病毒具强免疫原性。与Comovirus属的豇豆重型花叶病毒、大豆属花叶病毒(GW.strain)、蚕豆真花叶病毒、菜豆荚斑驳病毒、菜豆粗缩花叶病毒和红三叶草斑驳病毒有弱的血清学关系。
和从圆锥山马蝗分离的一种病毒.(Lee.&.Walters,1***0)、菜豆荚斑驳病毒、豇豆重型花叶病毒有血清关系。而与鹑豌豆花叶病毒无血清学关系。
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.pod.mottle.virus(BPMV)仅侵染豆科植物中的少数种,但对菜豆生产影响明显。菜豆荚斑驳病毒病:在菜豆上,BPMV系统侵染菜豆后引起常见症状为顶部幼叶上发生黄绿相间斑驳,严重时叶片皱缩扭曲;荚斑驳畸形并变小,植株矮化。
关于大豆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大豆检疫对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大豆检疫对象、大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
上一篇
有害生物测报测设备
下一篇
生物怎么变成化石燃料